新中国成立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宁夏人民在历代屯垦开渠的基础上,对青铜峡灌区进行了综合改造,灌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改旧渠、建新渠、完善灌排体系,初步构建集灌溉、供水、防洪、生态等为一体的青铜峡灌区工程体系,灌区加速由传统向全面现代化发展,呈现川辉原润、旱涝无虞的锦绣画卷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塞上江南”。
20世纪70年代数万人参加东干渠建设
公元前211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发兵三十万实施军民屯垦,拉开宁夏平原引黄开渠、兴修水利的建设序幕,这一时期开挖了著名古渠——秦渠。西汉时期,汉武帝开凿了汉渠、汉延渠等渠道。隋唐两代相继开凿特进、御史、尚书等贯通宁夏南北的渠道,初步形成了沟渠纵横连接的灌排系统。宋夏时期,新添昊王渠等渠道,灌溉面积扩大至160万亩。元代,元世祖忽必烈督责西夏地方官员率民众限期“兴复滨河诸渠”,使9万余顷土地恢复了灌溉。明清时期,河西灌区的大清、惠农、昌润、利民等新渠建成,灌溉面积最高达210万亩。历经千年开凿的秦渠、汉渠、汉延渠、唐徕渠等引黄古渠至今仍在汩汩流淌、惠泽塞上,宁夏22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。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,成为黄河干流上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先后对青铜峡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。新建了第一农场渠、第二农场渠、西干渠、东干渠等,第一至第四排水沟及其支沟等。1960年建成青铜峡水利枢纽,结束了2000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先后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、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和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,开挖了第五排水沟、四二干沟等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抢抓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机遇,大力推进青铜峡灌区建设改造,古老灌区焕发出新的活力,阡陌纵横、密如织网的灌排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,造就了青铜峡灌区的稻香充盈、瓜果飘香,保障粮食生产实现了“二十连丰”,青铜峡灌区成为“塞上粮仓”。
汉延渠
1998年至2019年,分两期在青铜峡灌区建成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主的黄河宁夏段一、二期防洪工程,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416公里,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。工程运行经受了2018年以来黄河汛期高水位、大流量的考验,护佑沿河百姓,确保黄河大洪水安澜过境。2023年3月开工建设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,银川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、石嘴山市区提高到100年一遇,其他区域提高到30—50年一遇,进一步完善集“导、拦、滞、泄”为一体的防洪体系,保障青铜峡灌区安全和产业发展及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安全。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“Ⅱ类进Ⅱ类出”,22条重点入黄排水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Ⅳ类以上,青铜峡灌区与贺兰山共同筑牢大西北乃至华北的生态屏障。
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
改造后青铜峡灌区
坚持“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产”,严格落实宁夏“十四五”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、宁夏“四水四定”实施方案,全力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行动,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、量测水设施改造、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,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,不断提高工程节水能力。开展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,利通区已被水利部列入全国10个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之一。
青铜峡灌区永宁县现代节水农业
加快灌区信息化、智能化建设,以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业节水“蝶变”。全灌域连片实施渠系测控一体量水设施和信息化工程,干渠直开口实现100%计量监测,累计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3603套,其中干渠直开口1371套,干渠直开口自动计量率57%;推进青铜峡灌区汉延渠、秦汉渠灌域数字孪生先行先试试点工作,全国灌区量测控设备计量性能基地落户利通区,灌区水利计量设施检测工作步入标准化管理轨道,推动农业供水精准配置、精准测量、精准灌溉,青铜峡灌区正加快由“人工管理”向“智慧管控”转变。
在运行管理方面,青铜峡灌区实行“骨干工程专管+田间工程群管”相结合的管理模式。骨干供水工程由渠首管理处、唐徕渠管理处等6个水利厅直属干渠管理单位运行管理。灌区各县(区)负责本辖区内干渠以下渠系和田间用水管理,基层用水管理组织具体负责。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进,灌区所辖11个县区全部执行末级渠系新水价,水费纳入县级财政“收支两条线”管理。
在水资源管理方面,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,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,率先在全国出台用水权改革实施意见和“十四五”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,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高效转变,灌区农业用水权确权全面完成,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全覆盖,灌区末级渠系全部执行新水价,用户节水意识、节水动力持续提升,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.549,开展区域、行业、用户间用水权交易,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转。在标准化管理方面,对标管理需求、规范规定,持续抓好组织、安全、工程、供用水、信息化、经济6项管理任务,全面开展灌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。让管理成为标准成为习惯,让习惯合乎标准,进一步提升灌区管理能力,为灌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。
来源: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